σ相晶间沉淀理论:对于低碳高铬高钼不锈钢,不存在铬不良条件,但在650 ~ 850℃热处理时,会形成42 ~ 48%的铬σ相FeCr金属间化合物。在过钝化电位下,相腐蚀严重。阳极溶解电流急剧上升。σ可能是相本身的选择性溶解。σ相FeCr金属间化合物只能溶解在强氧化介质中。因此,必须用65%的强氧化沸腾硝酸检测这类腐蚀,使不锈钢的腐蚀电位达到过钝化区。
奥氏体不锈钢虽然是一种焊接性能优良的钢,但在焊接热影响区相对母材再次受热,导致熔化线附近碳化物析出,晶间腐蚀严重。
晶间腐蚀:金属材料在特定腐蚀介质中沿晶界发生的局部选择性腐蚀。晶界是不同晶粒之间的边界。由于晶粒有不同的取向,原子在结处的排列必须逐渐从一个取向转变为另一个取向。因此,晶界实际上是一种“表面”不完整的结构缺陷。由于晶格畸变的增加,晶界处原子的平均能量高于晶内。较高的能量称为晶界能。纯金属晶界在腐蚀介质中的腐蚀速率比晶体的腐蚀速率快,这是因为晶界的能量高,原子处于不稳定状态。
晶间腐蚀条件:1。金属或合金中含有杂质,或沿晶界析出第二相。2. 由于晶界和晶粒之间的化学成分不同,在合适的介质中形成腐蚀电池。晶界为阳极,晶界为阴极,晶界产生选择性溶解。3.有一种特定的腐蚀性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