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间腐蚀条件:1。金属或合金中含有杂质,或沿晶界析出第二相。2. 由于晶界和晶粒之间的化学成分不同,在合适的介质中形成腐蚀电池。晶界为阳极,晶界为阴极,晶界产生选择性溶解。3.有一种特定的腐蚀性介质。
晶间腐蚀:金属材料在特定腐蚀介质中沿晶界发生的局部选择性腐蚀。晶界是不同晶粒之间的边界。由于晶粒有不同的取向,原子在结处的排列必须逐渐从一个取向转变为另一个取向。因此,晶界实际上是一种“表面”不完整的结构缺陷。由于晶格畸变的增加,晶界处原子的平均能量高于晶内。较高的能量称为晶界能。纯金属晶界在腐蚀介质中的腐蚀速率比晶体的腐蚀速率快,这是因为晶界的能量高,原子处于不稳定状态。
不锈钢的晶间腐蚀是沿晶界优先发生的腐蚀。从20世纪30年代到50年代,它曾是最受关注和最常见的腐蚀失效形式。虽然不锈钢的敏化晶间腐蚀事故已经大大减少,但非敏化晶间腐蚀的研究和解决仍需要人们继续努力。
在不锈钢可能产生晶间腐蚀的区域,是否发生晶间腐蚀以及腐蚀的程度是由钢热处理系统对晶间腐蚀的敏感性决定的,即取决于加热的程度、时间和冷却速度。在750℃以上,析出不连续颗粒,Cr容易扩散,不发生晶间腐蚀。在600 ~ 700℃时,网状Cr23C6析出,晶间腐蚀最为严重。在600℃以下,Cr和C扩散缓慢,形成碳化物的时间较长,腐蚀减弱。450℃以下:难以晶间腐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