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敏化(固溶体)晶间腐蚀是指Cr - Ni奥氏体不锈钢在高温(1000 ~ 1150℃)加热和保温后快速冷却后的固溶体状态。不需要敏化(焊接或450 ~ 850°C敏化温度加热)处理,在某些腐蚀性介质中也会发生相同的晶间腐蚀。产生非敏化晶间腐蚀的Cr - Ni奥氏体不锈钢不仅包括普通不锈钢,还包括耐敏化晶间腐蚀的超低碳不锈钢和含有稳定元素Ti、Nb的不锈钢。
非敏化晶间腐蚀主要发生在含Cr6 +的HNO3中。除65% HNO3外,最可能出现在浓HNO3中,特别是发烟硝酸中。另外,在我国采用二氧化碳汽提法生产尿素的条件下,在高温高压氨基甲酸铵溶液中,在液相与气液相交点处,发现了尿素级和非尿素级00Cr17Ni14Mo2和00cr25ni22mo2n和Fe Ni基耐腐蚀合金00cr20ni35mo2cu3nb (carpenter 20cd-3)的非敏化晶间腐蚀。在气相中。
晶间腐蚀条件:1。金属或合金中含有杂质,或沿晶界析出第二相。2. 由于晶界和晶粒之间的化学成分不同,在合适的介质中形成腐蚀电池。晶界为阳极,晶界为阴极,晶界产生选择性溶解。3.有一种特定的腐蚀性介质。
晶间腐蚀:金属材料在特定腐蚀介质中沿晶界发生的局部选择性腐蚀。晶界是不同晶粒之间的边界。由于晶粒有不同的取向,原子在结处的排列必须逐渐从一个取向转变为另一个取向。因此,晶界实际上是一种“表面”不完整的结构缺陷。由于晶格畸变的增加,晶界处原子的平均能量高于晶内。较高的能量称为晶界能。纯金属晶界在腐蚀介质中的腐蚀速率比晶体的腐蚀速率快,这是因为晶界的能量高,原子处于不稳定状态。